——记新时代红都好老师黄志军
□陈凯璐
教育根植于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带着对家乡的情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2001年赣南师范大学毕业后,黄志军便选择回瑞金一中做一名普通教师。21年来,他深情扎根于瑞金教育的沃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坚持立德树人,甘为人梯,始终用心陪伴学生,用情温暖学生,用爱感化学生,是学生最亲近的“暖心人”,也是学生心中的人生好导师。11月1日,黄志军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新时代红都好老师称号。
为人师表勇于担当
2014年9月,根据学校安排,黄志军担任高三(22)班班主任。学生学习成绩比较差,存在种种不良习惯,比较多出自贫困家庭,这是该班给黄志军的第一印象。
为了尽快掌握学生的特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黄志军与前任班主任和各科任老师沟通,线上线下家访,找每个学生“密谈”,观察学生的状态,从教师、家长、学生多方面分析学生们存在的问题。在较短时间内,全面掌握了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家庭情况。
自律是通往成功的最佳通道。因此,他在班里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提高成绩,而是努力要求学生做到自律,不断在写字、作业、考试、“三读”活动、整理书籍等细节上要求学生自律。同时,黄志军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表扬,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从潜意识方面引导学生往正面的、向上的方向发展,让他们严于律己、自尊自爱、相信自己。逐渐地,学生的作风开始改变,信任老师,好好写字、好好完成作业。
2021年9月,学校分了一个理科班给他带,该班同学都比较听话,但是成绩不太突出。于是,黄志军带领其他科任教师组织学生上磨尖课,拓展知识面,提升解题能力。期间,因为学习压力大,有的同学出现厌学,不愿坚持,怕吃苦,思想波动,黄志军不断鼓励学生,带领学生迎难而上。功夫不负有心人,陈龙涛和钟草林两位同学的成绩不断进步,获得了清华大学的关注,2021年冬,他俩再次申请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冬令营,终于清华大学给了陈龙涛同学一次机会,在清华大学组织的冬令营中,陈龙涛同学表现突出,考核满分40分,获得26分的基础分,顺利通过考核,在2022年的清华大学自强计划申报中获得考核优秀,直接进入面试资格。在老师的引领下,在面试期间,陈龙涛同学获得满分60分中的49分,总分75分,列全省第一名,获得降60分录取清华大学的资格,是江西省22年获得60分降分的两个之一。在2022年高考成绩出来,陈龙涛同学的成绩加上60分达705分,远超清华预计录取线670分左右,能顺利录取清华大学。
用爱陪伴关爱学生
2019年高考期间,语文考试结束后,他在收学生准考证的时候,发现一个女生脸色憔悴、面色暗黄、嘴唇发白、眼神涣散,凭借多年教学经验,判断该学生应该是身体不适。他立即安顿好其他同学,马上带她就医,并全程陪伴。后来,黄志军了解到,这位学生当天没有吃早饭,因为感冒在考语文时发着高烧。醒来后,这位学生一边流泪一边对老师说“对不起”,一行行泪牵动了黄志军的心,他想方设法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用食物转移她的注意力,给她讲轻松有趣的故事。通过真情的陪伴,学生情绪逐渐好转,精神恢复。看着学生放松、自信地走进考场,他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用心指导,点石成金
根深才能叶茂,厚积才能薄发。黄志军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业绩。
一方面积极参加教学交流,加强业务培训,虚心和同行讨论交流,潜心向教育专著、网络名师学习,购买教育教学相关书籍,精心琢磨,取其精华。为了提高瑞金一中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的成绩,他自费购买《平面几何》《数论》等四大名著和从《集合》到《数学竞赛思维方法》等十四部竞赛名册,并花大量时间进行研读。另一方面,黄志军践行“工匠精神”,认真钻研新课标、新课程、新教材,精心打磨每节课,做到常教常新。黄志军还毫无保留地把带班经验、教学心得传授给青年教师,并主动邀请青年教师来听课。在他的带领下,大批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起来,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
沉心钻研,成就匠心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因为热爱教师这个职业,黄志军无怨无悔战斗在教育教学一线,努力让自己成为学生心中的好老师。他将十几年的高考试题收集、整理、录制成几百节教学微课供学生学习,深受学生喜爱,大幅提升了教学成绩。为了解决现在教辅资料难、烦、多、杂、烂等问题,他利用节假日,对当前教辅不断打磨、不断修改,自行收集整理编制了深度学习之《导数宝典》《高考真题68套汇编》等教材,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更高效、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黄志军始终坚信“用力只能合格,用心才能优秀”的人生格言,不断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挥洒汗水,书写新时代红都教师的精彩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