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发展产业扶贫助推县域经济发展,河北省肃宁县大力推进“龙头企业+产业扶贫”发展模式,经过前期的评估、审核,于2018年、2019年,分批次将4142.49万元财政扶贫资金入股涉农龙头企业河北东风养殖公司。在公司获得发展资金的同时,1215户贫困户变身企业“股东”,去年8月份已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分红200余万元,每户获得红利1812元。今年8月份,2019年增投的财政资金也到期分红,以后每年每户股东的分红将增至2703元。
技能培训让贫困户有一技之长
为激发贫困户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肃宁县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注重“扶智”与“扶志”相结合,通过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进行产业扶贫技术培训,指导和帮助贫困户发展风险小、投入少的电商、养殖、手工等产业,助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使得群众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更有干劲。
“刘主任,谢谢你们给我提供这么好的机会,现在有了技术,我这一天收入300来块钱,感觉生活可有奔头了!”近日,肃宁县农业农村局产业扶贫办主任刘素婷,收到了尚村镇王河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韦卯生发来的报喜信息,倍感欣慰。
韦卯生今年20岁,与母亲及14岁的妹妹一起生活。2014年,因家庭变故,他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走出校门后的韦卯生打过零工,但因为没有一技之长,工资一直不高,总感觉致富无望。在各级各部门的帮扶下,2017年,他们享受到了脱贫政策带来的好处。
为助力脱贫攻坚,今年初,肃宁县农业农村局联合沧州诺琳农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举办了2期无人机操作员培训,对报名参加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免费培训。经过各种考核,韦卯生于今年7月1日获得了无人机操作员证书。7月7日,他就随公司其他几位无人机操作员,到张家口参加飞防作业,20多天时间已获得6000元-7000元的收入。
驻村帮扶激发村民脱贫潜能
现年60岁的孙书平是河北留善寺镇梅家店村公认的勤快人,农忙种田地,农闲编笊篱。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睛花了,腰腿也疼,编笊篱的手工活干不来了,2017年,他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沧州移动公司驻村工作队队员在走访时发现,孙书平虽然年纪大了,但是勤劳肯干,热爱生活,平时爱摆弄些花花草草,于是鼓励他扩大花草种植规模并帮他寻找销路。如今,他一天能销售20多盆绿植,收入200多元。在扶贫干部们的帮扶下,他于去年10月脱贫摘帽。
沧州移动公司驻梅家店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冯元明说,脱贫不光是我们使劲就行的事,还得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让他们觉得只有自己努力工作,好好发展产业,我们工作队才能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有了科技特派员致富有保障
“党和政府良好的扶贫政策‘输血’固然不可缺,但自主‘造血’更重要。俗话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要想群众稳定脱贫,培养群众的致富技术、拓宽群众就业路子才是关键。”刘素婷说。
考虑到全县还有很多自立自强,又缺乏技术的种植户、养殖户,肃宁县还建立了“科技特派员”制度。今年上半年,选拔了一批政治觉悟高、业务技术精、实践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组成了一支专业的“科技特派员”队伍。“特派员”与各村帮扶工作队对接,对有需求的农户提供技术指导、科技咨询。
今年53岁的梁村镇东王庄村村民许九生患有慢性疾病,长年吃药,生活贫困,2016年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解决生计问题,许九生一直养殖绵羊,但因缺乏养殖技术,绵羊经常得病,损失不少。
今年3月份,结对帮扶干部了解到许九生急需绵羊养殖技术后,多方联系帮他对接了科技特派员、执业兽医师梁业飞,到许九生家里手把手进行技术指导。梁业飞看过之后告诉许九生:“给羊做好预防性驱虫,适当增加蛋白饲料,羊就会更健康,收入也就提高了。”
如今,看着家里壮实的绵羊,许九生打心眼里感谢梁业飞,他说:“我要感谢‘科技特派员’帮我解决了养殖难题,有了养殖技术,我才能多养几只羊,把日子过好了。”
肃宁县发改局二级主任科员毛建业介绍:“这批技术人员都是大学本科以上的学历,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在种植及畜牧兽医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科技引领作用,对老百姓遇到的生产难题,能够及时地进行专业指导,成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保障。”
据了解,近年来,肃宁县在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落实各种扶贫政策的同时,大力推行产业扶贫直接到户。通过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进行产业扶贫科技培训,指导和帮助贫困户从事养殖奶牛、种植中药材等风险小、投入少、见效快的特色产业。截至目前,共组织线上线下培训20次共800余人参加。通过培训,260人掌握了种植、养殖、电商等专业技术,48人通过就业脱贫。郝凌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