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 id="wietv"></rp>
<button id="wietv"><acronym id="wietv"></acronym></button>

  • <dd id="wietv"><noscript id="wietv"></noscript></dd>
    <tbody id="wietv"></tbody>
    1. <em id="wietv"><acronym id="wietv"></acronym></em>
      1. 村村有田长 闲田变忙田

        分享到:
        2023年01月05日 11:00:55

        ——我市开展耕地保护田长制试点工作纪实

        为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我市以保护、管理、利用好土地资源为抓手,开展耕地保护田长制试点工作,并于去年年初,全力推行田长制网格化管理,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确定的耕地及土地开发、增减挂钩、高标准农田整治项目新增耕地纳入各网格区域,规定发现违法占用及破坏耕地行为应在1小时内上报,实现“发现在萌芽、解决在初始”的管理目标,让基层工作人员准确把握耕地保护工作新形势、新要求,破解“荒田、占田、毁田”难题,有效提高了耕地利用效率。

        保护耕地齐抓共管

        “这块地不能挖,这是永久基本农田!”近日,丁陂乡耕地保护田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接到山龙村村级联络员报告,称村民陈某等人正在开挖永久基本农田修建墓地。该辖区田长立即带领综合执法大队工作人员前去处理。

        在现场,陈某等人认为这块农田是本户承包地,拒绝签收法律文书。经过辖区田长近3小时的沟通协调,陈某认识到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建墓地是违法用地行为,最终将已开挖的深达1米多的墓坑进行回填,并承诺对回填面积近20平方米的永久基本农田进行复耕复种。

        自2021年12月以来,根据《关于全面推行耕地保护田长制管理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我市构建起“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市、乡(镇)、村(社区)、组四级田长制,把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足额带位置逐级分解下达,实施“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覆盖监管。

        全面推行耕地保护田长制后,市乡(镇)级田长均由当地党政一把手担任,并在各个乡镇的田间地头设立田长制保护标志牌,标明保护面积范围、示意图、责任人、田长姓名及举报电话等信息,齐抓共管,共同保护耕地。此外,我市还将33.84万亩耕地纳入田长制网格化管理,由4029名田长负责。根据全市各级田长工作职责,下级田长对上级田长负责,压茬推进耕地保护工作,将宣传、培训、巡查和考核等工作融入耕地保护责任体系。每个区块由专人负责,力求将耕地保护网格化监管落到实处。

        植入科技“掌上”管田

        “在我们村,每名网格田长负责对接联系10到20户种粮户,一方面可以充分掌握各村早稻生产工作进度,另一方面通过田长制动态巡查机制,能及早发现种粮户在早稻种植中遇到的问题。”谢坊镇安背村党支部书记邹平介绍说。

        为构建“全域覆盖、触角灵敏、反应迅速、处置精准、职责清晰”的耕地保护责任体系,我市以自然村为单元,勾画出各个片区田长的责任区域,做到每个田块都有人认领,并由市级层面统一为乡(镇)、村社区、村小组三级田长配备巡查背心和巡查袖标,要求村民小组四级田长每周至少开展两次巡查,村(社区)三级田长每周至少组织一次检查,第一时间发现、制止、报告违法占用和破坏耕地行为。

        此外,我市还依托科技支撑,充分发挥地理信息产业优势,为田长巡查量身定制APP手机系统、后台监测监管平台及微信小程序,让田长巡查实现“掌上”管田。田长们通过APP手机系统定期上传巡田记录,及时发现并报告问题,再由县、镇、村逐级督促整改,确保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后台监测监管平台则每天为田长派送遥感监测疑似图斑,经田长现场核查后,第一时间反馈核查结果,实现精准高效监管。

        “作为基层田长,每周利用闲暇时间参与巡查工作,为保护自己村里的田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一点微薄之力,我觉得很有意义。”邹平感慨道。

        完善考核成效明显

        按照耕地保护田长制管理工作要求,我市出台了《瑞金市耕地保护田长制管理工作考核办法》,对在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级的乡镇予以表彰奖励,对考核不合格、责任落实不到位的乡(镇)予以通报批评或约谈问责,明确提出整改措施并限期整改。

        自田长制实施以来,我市已查处耕地“非农化”行为30余起,恢复耕地156.78亩,制止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行为15起,涉及面积35.65亩。对于排查出的撂荒地及农户无意愿耕种的整改地,由当地乡(镇)牵头,统一流转给种粮大户管理。

        “我们村大部分年轻人都外出务工,只有老人和妇女儿童留守家中,一部分田地就撂荒了。”2021年,叶坪镇合龙村种植大户杨荣权统一流转了130余亩耕地种植水稻、白莲,亩均纯收入4000元左右,村民可得到600元/亩的土地租金,而他自己的种植纯收入则达到50余万元。闲田变成了忙田,老百姓也实现了增粮增收的愿望,又牢牢守住了耕地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保障了粮食安全。供稿:市自然资源局

        中国瑞金网新闻热线:0797-2557296

        A片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rp id="wietv"></rp>
        <button id="wietv"><acronym id="wietv"></acronym></button>

      2. <dd id="wietv"><noscript id="wietv"></noscript></dd>
        <tbody id="wietv"></tbody>
        1. <em id="wietv"><acronym id="wietv"></acronym></em>